首頁 > 趨勢知識

趨勢知識

2025/07/08

走向碳中和

作者:張寶誠/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總經理


 近來很多企業朋友在進行淨零碳排的時候,已經從碳盤查、碳足跡、碳減量談到碳中和,這些不同階段所需要完備的內涵有明顯的差別,但卻常被混淆,以下就以碳中和發展路徑,分析企業該做好哪些準備來達到目標。為了釐清個中關鍵,筆者將該標準達成目標的進程分為四個階段,說明如下:

一、碳盤查階段
這個階段指的是對企業營運過程中所排出的溫室氣體數據收集與監控,就如同要對企業進行目標管理,首先要能收集精確的相關數據並轉換為二氧化碳排放當量,才能進行改善與管理。而在這個階段中,又可分為兩種層次,一個是對應「組織層級」的溫室氣體排放盤查(ISO14064-1);而另一個則是針對「商品或服務層級」的產品碳足跡盤查(ISO14067),其為針對單一商品或服務的整個生命週期,從原物料開採、製造、包裝、運輸到廢棄處理或回收,整個過程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

二、碳減量階段
本階段的重點在於「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實際作為」,企業可以從前一階段盤點結果之中,依據碳排放量之佔比找出排放熱點,並進行減碳可行性的評估與改善工作,手法包含設備汰舊更新、製程改善、綠色設計、優化能源管理、建置再生能源、減少燃燒。本階段建議採用精實管理之理念,結合碳盤查階段所取得的排碳熱點資訊,在既有框架與技術下納入SBTi(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的管理規則。

三、碳抵換階段
經前一階段的減量改善後,企業內總有無法完全消除的溫室氣體排放源,此時,就可透過投資或購買減碳專案,來「補償或抵銷」這些無法完全消除的排放量,這就是碳抵換(ISO 14064-2)的核心理念。

四、 碳中和階段
若上述作法推動後都難以達成減碳目標,才可透過「購買碳權」的方式來抵銷自身無法完全清除的碳排,進而達成廣義上的碳中和目標。本階段可視為前述工作之總集成,核心重點在於「確保前述種種作為可以持續性的被有效推動」,這個階段就會要求企業檢視所採行之作為是否合乎各種標準規範,同時,檢視企業內部是否有系統性的運作機制;包含:財務、人才、商業模式、利益關係人等要素;俾利確保減碳作為的落實與最終目標達成。
 
  要完成上述工作,建議企業先完善對碳中和的相關認知,設定清楚的目標與工作執行計畫,並在內部建立推動共識來進行啟動工作。而後,可以採用各種智慧化工具來落實減碳作為,再逐步依據政府機關制定的碳抵換管理辦法與措施來進行必要的自願減量專案申請,同時以生態系理念把合作夥伴、顧客與利益關係人進行串聯,方能將減碳作為從企業內部走到外部,來完成碳中和的目標。這個過程中,涉及諸多細部管理內容,目前CPC也正研擬一個碳中和整備度評量系統,期望能協助企業能在減碳過程中有序的達到碳中和的目標。

檔案下載與網址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