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謝昀廷
文章日期:2025/07/11
傳統市場與夜市是台灣民眾在地生活中重要的一環,從民生物資到美食小吃,不僅ˇ吸引各地觀光客,同時也是社區交流的中心。然而,其經營過程也伴隨著諸多環境問題,例如油煙排放、垃圾及資源回收、廢水處理等,亟需逐步改善。
經濟部於2023年起,開始輔導傳統市場與夜市導入綠色低碳與環境保護,包含導入使用重複清洗餐具廢油廢水處理、廚餘處理、空氣清淨、節能節水等項目。經過了2023-2024兩年間的輔導工作執行後,全台已有20處傳統市場與夜市投入綠色低碳工作,經統計及推算每年約可減少排放104,060.02kgCO2e、2,380.8公斤油脂、4,636.8公斤食物殘渣、1,793.16公斤PM2.5。
筆者在輔導過程中觀察,目前傳統市場與夜市所推動的綠色低碳措施,主要集中在油脂截留槽及附屬排水設施、節能燈具與靜電油煙處理三項。這些基礎改善確實有助於提升環境品質與基礎設施水準。然而,若要持續推進並達成更高層次的環境保護目標,未來仍需進一步擴大輔導方向,例如:
-
推動更完善的環保設施
-
擴展使用可重複清洗餐具
-
強化廢水與油煙的整體處理系統
-
擴大廚餘分類與清運效率
通過多方面的努力和配合,共同打造更加環保、低碳的市場與夜市環境,為全國傳統市場與夜市的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並提升傳統市場與夜市形象,進而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和遊客,實現經濟與環境的雙贏,讓容納在地特色的傳統市場與夜市,在面對全球氣候變遷的浪潮中,一同走向美好未來。